守护好广州的“母亲河”流溪河;预算“三审”守好人民钱袋子;让新质生产力赋能广州制造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相互连通......2月22日上午,广州市十六届人大五次会议举行第三场代表通道,来自非公有制企业、制造业、街道社区等领域的多位人大代表走上通道,分享履职故事,回应民生关切。
全长157公里的流溪河被称为广州的“母亲河”,流域面积接近2300平方公里,支流纵横交错。市人大代表、中节能铁汉环保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许桂贤始终重视着流溪河周边的生态环境。
从源头的桂峰水,到中游的罗洞水、鸭洞河,下游的白海面涌、泥坑、高增人和排渠;从城中村到农村,从防汛度汛到污染源查控一线,近两年来,市人大城乡建设环境资源委环境保护专业小组15名人大代表走遍流溪河27条一级支流、90个调研点,全面掌握流溪河流域基本情况,全程参与流溪河治理年度工作要点制定、实施,督促市、区政府及有关部门按时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除此之外,许桂贤还和其他代表调研农污设施和入户收集管网运作情况,发现农污设施建设管理存在水质监测要求落实不到位等普遍性问题3项,设施出水不畅等具体问题9项。
2024年流溪河流域国考、省考断面优良水质占比达到100%,全部达到Ⅱ类及以上。“绿水青山,关系着生态环境的质量,承载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守护生态底色是人大代表义不容辞的责任。”许桂说。
广州人大为增强预算监督刚性,提高预算监督实效,从2014年开始探索实施预算“三审”制,已成为广州人大工作的一个品牌。
作为连任四届的市人大代表,广州市华安达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丘育华见证了预算“三审”制的逐渐完备发展。他表示,预算“三审”体现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要求。在大会前开展预先审查,是面向市政府和重点部门的一项专题审查活动,吸引了超过总数三分之二以上的市人大代表参加,发挥了代表的主体作用。
此外,预算“三审”也促进了人大和政府的良性互动。通过预算预先审查、初步审查,以及意见反馈等环节,人大与政府间的一系列反复沟通和多轮互动,提高了预算管理上的水准。通过预算“三审”,把人大监督与财政监督、审计监督以及社会监督有效协同起来,从而构筑起了预算全方位立体监督体系。
“通过连续十年的预算‘三审’监督实践,我觉得成效是显而易见的。”丘育华表示,作为预算委委员,守好人民“钱袋子”,盯紧政府“账本子”,他责无旁贷。他将继续积极履行职责,使得人大预算监督更符合人民意愿。
扎根制造业20余载,广州市人大代表、广州海缝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总经理郭晓欣十分关注制造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他认为,广州这座千年商都,制造业是它的根基,是城市竞争力的“定海神针”。
过去一年,郭晓欣化身“调研达人”,走访了江苏、浙江等多地的制造业企业,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积极与市有关部门“头脑风暴”,从对接市场、技术、人才、资本、政策资源等方面“出谋划策”,为企业科学技术创新、转型升级提出许多“金点子”。
如何让新质生产力赋能广州制造业高水平发展?他建议,要为制造业企业“加油打气”,出台系列政策举措,强化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要下更大力度补助企业研发投入。此外,广州要继续全力支持、指导制造业企业引进人才团队,为校企合作搭建平台,大力培养具有大国工匠精神的专业方面技术工人,让企业有更多“能工巧匠”。
“推动大湾区相互连通再提速,需双管齐下。”广州市人大代表、广东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万欢表示。
“交通新技术的应用与南沙的区位优势,是关键着力点。”万欢以参与多部交通法规制定经历阐述,《广州市低空经济发展条例》等法规为交通创新筑牢法制根基。《广州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2023—2035年)》鼓励交通创新,广州应借此发展新交通业态,形成产业新质生产力。
同时,万欢提到,要充分的发挥南沙“湾区几何中心”的地理优势,打造“湾区交通中心”。陆运上,高规格建设南沙站,加密南沙路网并引入智能管理;水运中,应用先进港口技术提升南沙港效率;航运方面,加强机场协作,建设通用航空机场,开辟低空航路。万欢坚信,通过加快交通新技术的探索和应用,充分的发挥南沙“湾区交通中心”的枢纽作用,广州必将实现交通的跨越式发展,为市民提供更便捷、高效、绿色的出行服务,同时也为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全球的交通相互连通贡献广州智慧和广州力量。
“代表联络站是人大代表联系人民群众的‘民意窗’‘连心桥’,是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鲜活载体。”广州市人大代表、广州市创新社区治理发展研究院管委会主任张茜说道。
“人大代表履职,就是要为群众办实事。”张茜以提出“垃圾分类投放点暖心升级”建议为例,讲述自己在联络站接待物业保洁和站桶员时,了解到装配式垃圾投放点存在的安全风险隐患和遮雨棚过小等问题。随后,她走访多个区和街道深入调研,形成建议。回访时,保洁人员的认可让她深感履职的价值。
她还提到,提出“社区停车收费协商”“社区互助托育”等建议,都源于走进代表联络站,倾听群众心声。同时,她持续跟进建议办理,全链条体验式调研社区垃圾分类,不断提出新建议推动工作优化。“多走进社区,履职就会有内容;把群众的事儿放心上,履职就会有担当。相信,一个又一个社区的小变化,定能汇成广州城市发展的大能量。”张茜说。
“人大代表榕议亭”是番禺区大龙街道工委在市、区人大常委会指导下,将人大代表中心联络站延伸到旧水坑森林公园榕树下搭建的平台,代表们在此以唠家常的方式联系服务群众。
广州市人大代表,广州地铁集团高级客车司机、团委副书记李方方代表分享了在榕议亭察民情、汇民智、解民忧的故事。曾有村民陈伯反映,村内出租屋密集,电瓶车电池上楼、飞线充电现象频发,存在安全风险隐患,希望增设充电桩。李方方和其他代表实地调研后,向代表联络站反馈情况,并与消防队、规划建设办、村委等多部门协调沟通,解决了充电桩选址和供电难题,很快充电桩安装好,方便又安全。
“在榕树下建立这个没有围墙的代表联络站,用唠家常的方式深入到群众中去,能够直接听到民众的心声,也能第一时间推动解决。”李方方说,通过“人大代表榕议亭”这一平台,人大代表深入群众,切实解决民生问题,使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慢慢地加强,成为人大代表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履职“主阵地”和基层治理的重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