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审计报》2024年12月9日(第3714期)头版头条刊登江西省审计厅文章《助力打造“三大高地”——江西省审计机关服务保障中部地区崛起战略贯彻落实工作侧记》。原文如下,现予转发。
近年来,江西省旗帜鲜明打造革命老区高水平质量的发展高地、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国家生态文明建设高地“三大高地”,实施产业升级、项目带动、科教强省、省会引领、治理强基“五大战略”,探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江西实践路径。江西省审计厅聚焦省委省政府重点工作部署,科学谋划审计项目,将审计监督成果转化为治理效能,助力江西开创中部地区崛起新局面,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江西篇章。
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优质的营商环境。2020年9月至12月,江西省审计厅部署开展了全省经济发展环境专项审计调查,覆盖全省10个设区市本级89个县(市、区)及其99个工业开发区,共查出招商引资、平台公司、财政补助、收费及涉企保证金、税收各类问题共计7053个,涉及金额1042.9亿元。期间,该厅向各级纪委监委、公安等部门移送问题线人。江西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作出三次批示指示和工作部署,要求“切实抓好问题整改”。省政府常务会议2次专题研究部署经济发展环境专项审计查出问题整改工作,要求各地各部门站在讲政治高度,全面、及时、有效整改。
针对招商引资、收费及涉企保证金、稳就业、工程建设等影响经济发展环境的痛点、堵点、难点问题,江西省审计厅向省委审计委员会呈报了乱收费影响江西发展环境等18篇专报,均得到省委主要领导肯定性批示。财政、自然资源、住建等有关部门采纳审计建议,深入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针对普遍性、倾向性和苗头性问题以及体制缺陷、制度障碍,规范行业管理,推动完善机制,健全规范制度,先后出台2100余个文件制度。
针对政府投资审计“以审代结”问题,江西省省政府制定《江西省政府投资管理办法》,经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后于2021年10月1日起施行。该办法规定,“项目单位不可以要求实施工程单位垫资建设,不得强制或者变相强制要求以国家审计结果作为工程结算依据,不得以未完成决算审计为由,拒绝或者拖延办理工程结算和工程款支付”。针对土地闲置问题,江西省自然资源厅起草了《关于逐步加强闲置土地处置工作的意见》,2022年1月,经省政府同意下发实施,解决了闲置土地处置程序不清晰、认定标准不具体、实际操作性不强等一系列问题,建立完善闲置土地处置机制。
2018年以来,江西省审计厅连续5年组织省市两级审计机关对中小地方法人银行机构开展审计,2021年至2023年连续3年组织并且开展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政策跟踪审计,紧盯信贷资金投放和不良资产处置等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揭示了地方法人银行信贷投放不精准、资产质量不实和虚假化解不良资产、以“创新”之名规避监管等突出矛盾和风险隐患,提出审计建议226条,报送审计专报等成果18篇,助力省委省政府打好金融风险防范攻坚战。
2022年,江西省审计厅深入开展地方法人银行调研行动,梳理形成了共性问题清单,包括政策执行、法人治理、业务经营及风险管理等6方面182个问题,并深入剖析问题成因。该厅以专报方式呈报省委审计委员会,提出了加强外部监督、完善选人用人机制、省级层面建立金融风险监测预警系统、完善风险预警及联合处置机制4条审计建议。省委主要领导批示“四条意见建议可行,望抓好落实”。省政府主要领导作出批示,要求针对省中小银行发展存在的问题,坚持以规则、制度管事,坚持抓早、抓小,切实防范金融风险。
2022年9月,江西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联合省纪委监委、省财政厅以及九江市等3个设区市政府召开地方法人银行机构审计整改专题会。经省政府批准,以江西省防范化解地方法人银行业机构风险攻坚小组名义印发了《关于逐步加强地方法人银行风险防范工作的若干措施》等系列制度,从严格落实考核评价、构建风险防控长效机制、完善风险协调联动机制等方面精准施策,以落实金融支持“1269”行动计划一揽子政策为抓手,引导地方法人银行机构对绿色发展、科学技术创新、小微企业、乡村振兴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在持续有力政策的推动下,江西金融风险协调联动机制日渐成熟,金融风险会商有序定期开展,地方金融风险监测预警平台建设加快,连续13个季度保持高风险金融机构“清零”成果。地方法人银行也逐步回归“服务城镇和乡村居民、服务中小企业、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定位,随着“流水贷”“门窗产业贷”“铝型材集群贷”等专属信贷产品相继推出,制造业、普惠小微、涉农等贷款均实现同步增长,“总量有力、结构趋优、成本下降”的金融运行状态趋势更加稳健。
推动解决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问题,将审计监督力度转化为服务群众的温度,是江西社保审计不懈努力的目标。2021年和2023年,江西省审计厅先后两次组织并且开展了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专项审计。审计人员从基层民政所的账本、乡镇福利院的食谱入手,仔细核对资金拨付、待遇发放等情况,揭示了乡镇养老院等集中供养机构建设不完善、基层救助机构运转经费紧张、挤占挪用救助专项资金问题;从大数据分析比对入手,逐条核实疑点数据,揭示了合乎条件人员应享受未享受救助待遇,以及不合乎条件人员违规享受或重复享受救助待遇问题。审计共查出并移送贪占困难群众救助资金等违法违纪线人被追究党纪、政务及刑事责任。
针对审计发现的问题,省政府主要领导要求全省各级社会救助部门举一反三,全面加强困难群众救助工作。为落实省领导对审计整改的要求,2022年7月,江西省审计厅制定了问题清单、整改清单和整改指南,细化整改措施和标准,联合江西省民政厅开展审计整改督查。针对2023年审计察觉缺陷,2023年9月,江西省民政厅牵头医疗保障等省级主要救助职能部门开展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管理使用专项整治,排查救助机构存在的消防、房屋、食品安全等各类安全风险隐患500多处;1999名群众各项保障待遇顺利“提标”;南昌市安义县等69个县区实现乡镇敬老院县级直管,运维经费保障更坚实。此外,针对乡镇养老机构建设不完善等体制机制问题,江西省民政厅等省级主管部门制定、修订了《关于深化公办养老机构改革的实施建议》等困难群众保障制度文件40项。
江西省审计厅发挥职能作用服务生态环境保护,助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2022年,该厅开展了2020年至2021年生态环保资金分配管理使用情况专项审计调查,重点审计省生态环境厅及南昌市、九江市、赣州市。此次审计调查揭示了各级生态环境部门违规将生态环保资金用于不符合政策支持方向的项目或公用经费支出;部分农村里的生活污水处理设备因未配套建设污水收集管网、设备损坏、无人管护等问题造成建而未用、污水收集率低、污水经处理后仍超标;部分市、县生态环保项目储备为零等明显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就《别让农村里的生活污水处理设备“晒太阳”》等专报作出了批示,要求以坚决态度认真整改并形成长效机制。
江西省生态环境厅落实审计整改,一方面组织专家到基层一线深入解读政策,另一方面会同省财政厅等部门制定了《江西省中央大气污染防治资金管理实施细则》等3项制度,九江市生态环境局等市、县两级生态环境部门建章立制25项,进一步规范资金管理和使用。江西省生态环境厅联合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等部门开展全省农村里的生活污水治理专项行动,对全省337处“晒太阳”的农村污水处理设备实施改造。改造后,堵塞出水口的垃圾得到了清理,长期停用的污水处理设备再次运转,干涸荒废的人工湿地重新种上了水生植物,曾经的臭水坑逐一变成了清水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