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家治理的新时代,社会保险扩面、扩围、扩容成效巨大,社会保险制度覆盖人数明显地增加,基金规模显著扩大。公平与可持续发展是当前社会保险基金管理的新要求,安全、有序运行是社会保险基金管理的重点。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安全准则规范、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在养老、医疗(生育)、工伤及失业保险等公共服务方面“增强可及性及均衡性”。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养老、医疗保险基金将面临支出压力。根据公共受托责任关系理论,对社会保险基金进行审计监督是国家审计机关的重要职责。《“十四五”国家审计工作发展规划》(2021)要求“积极开展研究型审计”。研究型审计模式将研究的思维、方法应用到审计全过程,提升审计监督质效。社会保险基金事关民生福祉,研究型审计模式有助于更深层次分析养老、医疗、工伤等社会保险运行的体制障碍、机制缺陷、制度漏洞,推进建章立制,形成高质量的审计成果。目前学术界对研究型审计模式在社会保险基金审计中的应用研究还存在诸多未知领域,例如,研究型审计的技术特征有哪些?社会保险基金审计目标有哪些?审计重点内容是什么?研究型审计在社保基金审计中的运作流程有哪些?其保障条件有哪些?因此,现阶段加强以上问题的系统研究具备极其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是采用文献梳理和理论分析等方法,对研究型审计模式在社会保险基金审计中的应用问题进行尝试研究,相关研究结论可以发展研究型审计理论,为研究型审计模式的具体应用提供借鉴与参考。
研究型审计模式最早由审计署南京特派办应用于节能减排项目与外债项目,强调把审计项目当成课题进行调研、分析和求证。2021年研究型审计模式开始成为实务界与理论界关注的热点。例如,《审计署关于印发全国审计机关2021年度工作要点的通知》提出“积极地推进研究型审计”;《“十四五”国家审计工作发展规划》要求“积极开展研究型审计”;2021年审计署集中整训中侯凯审计长指出“把研究贯穿审计工作始终”;2022年全国审计工作会议提出“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更精准地揭示问题,有明确的目的性地提出规范管理、促进改革的意见建议”;2023年二十届中央审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强调“坚持依法审计,做实研究型审计”。
关于研究型审计模式的概念,孙东和史慧明认为,研究型审计是将审计理论研究贯穿整个审计实务流程的审计方法。许芷浩和胡友良认为,研究型审计是“研究+审计”,在审计工作中探求审计事项的真相、性质、发展规律等。张宜平和李云认为,研究型审计是将研究的思维、视角和方法运用到审计全过程,在揭示微观层面问题和风险隐患的同时,从宏观层面总结提炼升华,形成高质量和高层次审计工作成果及理论研究成果的一种审计策略、审计组织方式和审计工作方法。晏维龙认为,研究型审计的实质内涵是基于全流程研究发挥审计“经济体检”的作用。郑石桥和刘星锐认为,研究型审计是以研究的方式开展审计工作,研究审计工作及审计客体。
可以看出,研究型审计作为一种新的理念、思维和方法,其导向在于揭示问题、堵塞漏洞、提炼成果。研究型审计模式是审计机关及其人员以审计对象研究为起点,将研究思维贯穿审计工作全流程各环节,基于审计中发现的问题,挖掘系统性、制度性漏洞,推动建章立制,提升审计成果层次和水平的审计工作模式。
新时代,国家治理现代化对审计提出了新要求与新任务,审计监督的广度和深度持续拓展。研究型审计模式应用于审计实践活动,聚焦主责主业,强化精准监督。其主要技术特征表现为:(1)以审计对象研究为起点。研究型审计将研究方式贯穿审计工作全流程,涵盖审计准备阶段、实施阶段、终结阶段与后续阶段。明确审计对象是审计准备工作开展的基础和前提,对其开展研究是研究工作的起点。研究每一类对象,立体画像,确定审计重点。(2)强调宏观性。研究型审计不仅突出政治理论研究,更强调发挥审计的“经济体检”职责,服务国家治理现代化。审计的政治属性与功能要求审计工作以党的政策理论为指导,研究国家大政方针所蕴含的战略考虑与实践要求,提高政治站位,把住审计工作正确方向。(3)注重大数据技术的运用。研究型审计强调分析问题本质,追求审计价值。大数据技术为研究型审计精准获取数据提供了重要支撑。研究型审计适合审计人员对跨部门、跨地域、跨行业相关业务的结构化、半结构化与非结构化数据挖掘和分析,有助于对审计对象及相关行业领域的问题揭示最终的原因,以为体制机制制度障碍提出更有效的审计建议,形成高层次高水平的审计成果。(4)以提高审计效率为导向。审计对象所处环境优劣、制度机制是否健全有效影响审计重点的确定、审计方法的选择,进而影响审计效率。研究型审计着力于审计项目或任务全流程研究,全方位、系统性研究问题深层次原因,促进建章立制,使预防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精准性、有效性得以提升,也使后续审计效率得以大幅提高。
社会保险是公民在年老、疾病、工伤、失业、生育等情况下依法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国家通过立法强制建立社会保险基金,为社会保险待遇支付提供资金保障。社会保险基金主要来自于单位和个人缴纳的保险费,还涉及政府财政补贴、投资收益等。社会保险征缴机构、经办机构、财政部门对参保对象负有公共受托责任。此外,社会保险行政部门、经办机构、财政部门对政府也负有公共受托责任。社会保险基金审计是国家审计机关对社会保险基金筹集、管理与使用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进行的监督、评价和鉴证。
社会保险基金审计目标是指社会保险基金审计实践活动的预期效果和最终境地。从层次上划分,包括总目标和具体目标。总目标在于独立提供与社会保险基金筹集、管理与使用有关公共受托责任履行过程和结果的鉴证信息。具体目标是总目标的分解形式,它是动态发展的。根据受托责任理论,受托责任包含财务责任与管理责任,其中财务责任主要关注社会保险基金财务行为及其相关信息的真实性、合法性、合规性,管理责任主要关注社会保险基金业务行为及其相关信息的真实性、合法性、合规性以及管理的绩效。绩效包括经济效益(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与社会效益(公平性、安全性、环保性)。共同富裕目标战略下,党中央持续推进社会保险制度建设,不断拓展公共受托责任的内容,赋予社会保险基金审计目标新的内涵。主要变化在于管理责任从业务管理责任、绩效责任向制度履行责任拓展,突出对制度履行责任的评价,即健全有效性。健全有效性关注社会保险财务制度、业务制度设计是否完整,执行是否有效。经济效益突出民生保障水平的评价,更加重视效率性与效果性,适当关注基金管理的经济性水平。效率性关注基金保值增值情况,效果性关注基金预期目标的实现程度,反映社会保险政策执行的效果。社会效益将突出民生权益保障的评价,更加重视公平性、安全性。公平性表现人民群众享受社会保险待遇的公平,体现于保障范围、待遇水平等方面,如推进全面参保计划,实现社会保险法定人群全覆盖。安全性主要关注投资运营、结余管理的安全情况,如投资工具、投资渠道是不是满足风险控制要求。社会保险基金审计的具体目标归纳如表1所示。
基于上述分析,社会保险基金审计的具体目标包括健全有效性、真实性、合法合规性、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公平性和安全性。
审计内容是审计事项和审计目标的综合,它随着审计目标的拓展而不断丰富。社会保险基金审计的重点内容有:一是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制度的健全有效性。主要审查社会保险财务制度、业务制度的设计与执行情况,反映制度执行明显问题,揭示体制机制制度缺陷,促进制度修补与完善。二是社会保险基金财务报表及有关的资料的真实性、合法合规性。审查社会保险基金的财政、财务收支是否真实存在,相关凭证、账簿载体资料是否如实反映社会保险业务,财务报表是否真实、客观、完整、正确。审查财政、财务收支相关载体资料是否遵从《社会保险法》《预算法》《社会保险基金财务制度》《社会保险基金会计制度》等法律和法规及制度的规定。三是社会保险基金筹集、管理与使用的真实性、合法合规性。各险种参保、基金领取等业务资料是否属实,其具体办理流程、资格认定等是不是满足社会保险有关规定法律法规,以及基金经办机构与相关部门机构的规定。四是社会保险基金运营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公平性和安全性。其中经济性是指基金经办机构以最少营运经费投入实现基金管理目标,可分析基金管理费用与基金支出总额的比值,并与前期对比以评价经济性水平;效率性是指基金投入成本与产出的效率,可分析基金投资收益率,判断基金保值增值水平;效果性是指基金预期目标实现程度,可分析各险种基金替代率,评价社会保险待遇水平对生活的保障力度;公平性可分析参保扩面完成率,判断社会保险覆盖范围,确保参保及享受待遇权利平等,实现全体人民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失业、工伤、生育有保障;安全性可分析投资运营、结余管理中违规挪用、违规投资等总金额与社会保险基金资产总额的比值,以判断基金安全水平,便于针对风险点积极消除隐患,织牢民生安全网。
关于研究型审计模式的运作流程,李曼和魏小娟从审计立项、审计实施、审计报告等审计工作的全流程提出重大政策落实情况的研究型审计路径。文华宜和庄作钦以社会保险基金审计项目为例,将研究型审计贯穿到审前准备阶段各项工作,通过调研、试审研究被审计对象,盯住主要矛盾,突出重点编制审计工作方案。开展研究型审计,亟需规范审计流程和审计业务操作。根据国家审计程序理论,研究型审计模式在社会保险基金审计中的运作流程如图1所示,主要包括:
审计对象库是审计机关收集和整理审计对象资料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及电子设备录入计算机数据库平台所形成的电子数据库,其构建便于审计机关更有针对性地开展审计工作。做好审计对象研究是研究型审计模式应用的基础和前提。社会保险基金审计牵涉部门较多,其审计对象包括国家和地方各级社会保险行政部门、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征缴机构、财政部门等,其中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是主要审计对象。国家审计机关按其管辖权建立审计对象库系统,执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管理模式,共享资源。对其研究主要落脚于如何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具体可从审计对象入库信息、信息收集与传递机制、基金权益保障热难点问题的搜集等方面着手。首先,研究审计对象入库信息如何做到全而精。不仅包括基本情况,而且涉及审计技术方法和分析模型、历次审计成果等资料。其次,基于大数据视野研究创新定期信息收集与传递机制。落实专人负责动态更新信息内容,定期接收本级政府财政、税务、人社与医保部门及其下属经办机构传送的相关数据,确保数据有效性。最后,研究如何全面有效搜集关于基金权益保障的热难点问题。综合运用公开征求意见、走访调研、搜集网络舆情等方式了解人民群众在养老、医疗、工伤、生育、失业保险领域急难愁盼问题,尽可能摸清审计对象可能存在的管理弱点和体制机制层面问题,使审计工作有的放矢。
需要了解的被审计事项内容及制度包括社会保险基金的资金来源、收支规模、专户管理、参保管理、发放管理、内控制度建设以及法规制度等。该阶段需要重点思考如何全面了解当前基金运行的可持续性、安全性、公平性、制度健全性等情况。本文列举如下:一是可持续性思考。对基金的资金构成予以研究,分析各基金中政府财政补贴资金、用人单位和参保个人缴纳的财政化保费、基金收入增值额的构成情况,并进行横向与纵向对比,分析基金收入水平、变化趋势,与支出数据比较,判断可持续性。二是安全性思考。了解资金账户的安全,摸清“收入户”“财政专户”“支出户”之间的资金划转情况,各账户资金结余金额及其存放形态,通过数据比对,分析资金拨付、到账及资金存放是否及时以及可能存在的风险点。三是公平性思考。了解参保扩面完成情况、基金缴费基数与缴费比例、待遇认定及发放标准,关注群众在参保权利、享受待遇等方面是否平等、公正。四是制度健全性思考。研究基金收支、管理相关的内控制度在授权和分工、业务活动程序、信息交流与沟通等方面的完整性,查找基金管理漏洞,思考钻制度空子的可能违规行为。
审计策略是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采取审计技术、使用审计方法、进行资源调配的总称。根据被审计事项特征、审计重要性、审计风险,将审计资源配置到重要的、复杂的、高风险审计领域。审计策略的研究着力于审计对象的精准画像、精准施策,从而提升审计工作效率。精准画像坚持做实调查研究,使用问卷、访谈等多种形式摸清情况,并运用穿行测试进行初步检查,锁住重点方向,评估基金在筹集、管理与使用环节的固有风险,对影响基金安全与完整的高风险点做出判断,确定审计重点问题和重点领域。策略选择上重点思考技术方法的选择是否符合审计需求,资源配置是否经济有效地促进审计目标的实现。可开展专题研究,考量逻辑分析、数理统计、聚类分析等方法的综合运用,以拓展数据分析的广度和深度,适应社会保险庞大数据量审计监督全覆盖的需求。布局审计力量,注意点面结合,促进真实性、合法合规性、安全性等审计目标的实现。例如:基金筹集阶段,查阅资料,检查征收项目及标准,重点抽查计算复核责任主体是否及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社会保险基金管理阶段,基金按险种进行建账、分账核算,并对使用前的基金结余进行管理,重点检查被审计对象是否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与财政专户管理,年度决算及相关账簿、凭证是否真实、合法;基金使用阶段,检查待遇资格认定,核实社保待遇的支出,开支范围与标准是否符合规定,重点检查是否存在欺诈骗保问题。
具体审计计划有助于将审计风险控制在可接受水平,涵盖风险评估程序、计划实施的进一步审计程序。风险评估为识别和评估财务报表层次和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以及进一步审计程序提供依据。详尽的具体审计计划应以社会保险基金的安全、规范与真实为切入点,其研究重点在于挖掘基金运行的安全风险点、分析内控制度有效性、判断报表数据错报风险水平,可从基金运行环境、内控要素、报表数据、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着手分析与思考。首先,对基金运行环境予以观察与调查分析,寻找基金运行风险点。其次,从内控五要素对基金筹集、管理与使用实施具体风险评估程序,并对各要素的评价组织专题讨论,确定是否识别出基金控制缺陷。再次,对基金预算、决算报表以及统计报表的相关数据和指标进行总体与趋势分析,结合风险评估程序基础上获取的证据,思考如何全面识别和评估基金资产负债表与收支表的重大错报风险。最后,对发现的重大错报风险领域,研究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即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控制测试针对被审计单位组织机构控制、业务运行控制等进行测试,仔细研究基金是否有遭受损失和滥用的潜在威胁,判断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实质性测试聚焦基金的筹集、管理与使用,思考影响基金权益保障的关键事项,以确定测试对象。这里需重点关注关系转移接续、死亡退保等重点风险领域的审查,以发现认定层次重大错报。
执行审计为审计人员实施审计行为获取审计证据的环节,其面临的任务是发现问题并取证,形成审计结论。社会保险数据体量大、覆盖面广,涉及相关部门多,审计过程着手于研究审计方式方法,破解数据采集不完整、疑点审查不到位等审计“瓶颈”。审计方式上合理安排政策梳理、数据分析、调研等事项的现场审计与非现场审计,以准确有效地开展审计,提高审计效率。审计人员应围绕政策、数据采集、数据处理与分析、疑点核实四个层面进一步细化研究内容。具体为:第一,政策研究的重点是与社会保险基金有关的法律和法规、政策制度以及本地社会保险政策文件,对其予以系统学习,分析政策背景及改革方向,关注阶段性减免社保费政策,以及养老、医疗保障等领域的政策安排;第二,数据采集研究采集对象与采集标准,统筹采集被审计单位业务数据、财务数据与统计数据,统一采集标准,推动各级审计机关数据共享、纵向连贯、横向关联,推进人社、医保、民政等有关部门、行业及领域的数据资源采集全覆盖;第三,研究大数据处理技术与分析方法,在海量社会保险数据中深度挖掘,充分运用可视化技术、孤立点分析、数据建模等技术以及多种数据分析方法,筛查异常趋势与疑点数据,精准锁定重复参保、套保骗保等问题线索;第四,疑点核实是研究关注对疑点问题审全、审透,适时延伸审计单位和个人,对发现的问题逐条梳理核查,维护基金安全、完整。
审计报告是对被审计事项发表审计意见、提出审计建议的载体。该阶段需要从问题梳理、发表意见、意见反馈与审计建议四个流程予以系统研究。首先,全面、系统梳理问题。以社会保险基金收入、支出与资金结余管理为主线,归纳、提炼审计发现的问题,厘清问题主次,突出百姓在医疗、工伤等领域急难愁盼问题。组织专题研讨会,研讨养老、医疗、工伤等具体制度及其执行存在的系统性、协调性、衔接性等问题,分析问题本质,揭示影响基金有序运行的经办管理层面缺陷、制度层面漏洞、政策层面障碍。其次,思考审计评价意见的表达是否客观、公正,评价依据是否准确充分。评价须以审计核实的事实为依据,并仔细研读社会保险基金相关规章制度,以进行准确评价;针对基金收入、支出及结存金额真实性评价,要有真实数据支持。再次,认真研究被审计单位的反馈意见。加强与主管部门、监管机构的沟通,汲取各方意见,还可就医保改革、制度衔接等疑难问题适时征询外部专家意见,重新审视问题与审计结论。最后,提出可落实性强的审计建议。着手具体问题,按照“问题—原因—制度—政治”的思路逐步分析,从微观到宏观,对存在的制度性、政策性问题提出具有可行性、可操作性的改进建议。
依据《审计法》,审计机关有权就被审计单位违法违纪行为做出处理处罚的审计决定。审计决定书具有法律效力和强制性,审计机关出具审计决定书务必经过深入思考、慎重考虑,仔细研究审计决定事宜,主要涉及违法违纪事实、问题定性与法规依据,以及处理决定。思考违法违纪事实是否已全面反映社会保险基金审计报告所列主要问题,并且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是处理处罚的前提和依据,即确定问题的性质属于违规、违纪、违法还是犯罪。问题的定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群众对社会保险经办部门及相关机构的信任。需仔细研判社会保险基金贪污、挪用、各种形式违规发放保险待遇等问题的性质,再予以准确定性。慎思每项决定引用的法律、法规依据是否准确又全面,是否严格按要求列示具体的法律法规名称及相应条款,确保处理处罚的依据完整。对于处理处罚决定,审计机关需要仔细思考其法定职权边界、处理处罚的公正性和有效性、处理处罚的影响。
审计文档是审计活动的真实记录,其记录内容贯穿整个审计工作流程。审计文档整理应从文档的分类管理、数字化存储与保护、开发利用层面加大研究力度,以提高审计效率和效果。其中分类管理需要思考文档按养老、医疗(生育)、工伤、失业保险基金类别进行分类后如何系统、全面归集社会保险基金筹集、管理与使用方面审计问题的发现、取证、上报等过程资料,确保审计取证单及所附证据材料、审计工作底稿、被审计单位反馈意见、审计业务会议纪要等材料完整有序地归档,使审计报告有据可查,审计工作有证可依。数字化存储与保护的关键在于文档电子化、数据库建设与安全保护。探索文档一体化,实现从文件生成、办理到档案归档的全过程信息化管理与智能化存储;研究完善信息检索数据库建设,研究创建全文关键词检索、图片检索、跨库检索等多维度检索方式,满足养老、医疗(生育)、工伤、失业保险基金审计对数字资源全方位提取和利用的需求;按档案保密级别研究可以采取的保密技术和安全控制措施,总结与归纳审计文档好的经验与方法,为审计准备、实施、终结、后续阶段的审计行为提供更有效的借鉴与参考;利用文档资料整理典型案例,经典分析模型与方法并推广其应用,如《重点人群参保覆盖面审计数据分析案例》《养老保险基金审计数据模型分析思路方案》《医保基金大数据审计方法》。
后续审计是审计机关或机构以检查被审计单位执行审计意见、审计决定为目的的审计实践活动。后续审计对整改措施及其效果予以评价,维护审计权威性和严肃性。主要关注问题的纠正措施、审计建议的落实、审计决定的执行。可从整改落实、整改效果评价、制度改进三个层面加强分析与研究。首先,整改落实情况分析。采取走访、调研、资料查阅、观察测试等多种方式深入了解经办机构及相关部门的审计整改情况,掌握基金在筹集、管理与使用以及政策落实的已整改与未整改事项,对未整改事项需要仔细分析其是不是真的存在争议、异议,挖掘其主客观原因,思考审计结论的合理性与可行性,研究决定继续整改还是给予有关部门机构免除责任。其次,整改效果评价研究。思考纠正措施是否解决了问题,对补交保费、追缴违规支出、清退应减免未减免保费等事项处理是否及时到位,是否有效维护基金安全完整,确保公平公正。最后,制度改进情况分析。针对审计发现基金运行管理的薄弱点,观察其现状,分析审计建议是否落到实处。关注建章立制情况,深入了解人社、医保等责任部门对基金运营管理、监管等制度所做的改进与完善,分析其是否降低基金运行风险,兜牢民生幸福。
研究型审计注重政策法规研究、大数据审计应用以及群众调研,当前的制度环境应予以进一步优化以适应审计需要,具体表现为:一是修订与完善部分法规。国家机构改革后成立医疗保障局来承担医疗保险及生育保险所有职能,相关的法规应予以相应调整。此外,机构改革后医疗、医事、医院方面的法规制度衔接不到位,依靠临时文件与通知来应对,其约束力与震慑力有所欠缺,应从法规层面予以完善。二是健全大数据审计法规体系。大数据审计业务执行层面数据技术规范不足,数据采集、数据建模等标准与流程法规依据不全,大数据审计法规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三是建立统一的信息披露制度。基金参保情况、基金收支与结余、基金监督检查情况等内容应予以定期多渠道公开,以提高人民群众的关注度。研究型审计的高度是站在人民普遍关注的难点和热点上的,需保障人民群众享有社会保险基金运行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组织保障既体现在机构设置,又体现在人员配备,其重心在于审计工作统筹、审计资源配置。目前社会保险各险种统筹程度不一。机构设置层面:由审计机关建立统一的指挥中心,树立全国、全省、全市“一盘棋”理念,按不同险种集中数据分析,关联外部数据,搜集疑点信息;实现社会保险数据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集中分析,达到数据分析及结果共享;定期对所属下级审计机关审计成果进行系统分析研判,为宏观决策提供信息支持。人员配备层面:整合审计资源,可组建决策指挥、项目组、数据分析、技术保障等团队,其中项目组按社会保险险种细分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生育)、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等审计小组,深入现场完成社会保险基金的穿透式审计、疑点核实等审计工作。此外,还可适时引入外部专家,将其专业思维、专业方法和专业研究精神融入审计工作。
现代信息技术为研究型审计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整个审计流程的数据化成为必然。审计机关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与区块链等新兴技术构建大数据审计平台,并逐步向智能审计平台发展。通过审计平台衔接审计对象、政策法规、审计文档检索等数据库系统,有效提高研究型审计效率。社会保险基金资金量大,涉及人群多、部门多、社会保险信息系统种类多,审计平台采集社会保险基金财务数据、大量业务数据以及外部数据,可实现跨领域、跨行业、跨部门数据关联比对和分析,筛选疑点。汇集审计经验,按险种建立灵活、可拓展审计模型,并嵌入审计平台,便于数据清洗与可视化分析。此外,审计机关应确保数据安全,结合区块链技术,规范数据使用,非授权设备、非审批流程、非证书用户无法使用,严格控制数据使用权限和输入输出,有效防范数据资源安全风险。
审计人员是审计机关的核心资源,其专业胜任能力强弱直接决定研究型审计质量高低。专业胜任能力的核心要素包括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品质。研究方式贯穿审计工作全流程,要求审计人员以调研为基础,坚持问题导向,以系统观念揭示问题并推进建章立制。这对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具体包括:首先,专业知识体系涵盖政策法规知识、审计知识、审计技术方法知识与社会保险知识,审计人员需要调整知识结构,不断提升知识储备水平;其次,专业技能表现为大数据分析能力、系统研究能力,审计人员需要通过主动学习、深入思考提升其分析和研究能力;最后,专业品质方面要具有务实精神,务实求真,务实为民,审计人员需深入群众一线调研养老、医疗(生育)、工伤、生育保险政策落实情况,倾听民生诉求,秉持执审为民理念。
新时代新阶段,积极推进研究型审计是审计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抉择,其技术特征表现为以审计对象研究为起点,强调宏观性,注重大数据技术的运用,以提高审计效率为导向。本文对研究型审计模式在社会保险基金审计中的应用机理予以分析,提出社会保险基金审计的具体目标为健全有效性、真实性、合法合规性、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公平性和安全性,并将审计目标与社会保险基金审计事项结合以明确审计重点内容。研究型审计模式应用于社会保险基金审计的运作流程包括建立审计对象库、了解被审计事项内容及制度、选择审计策略、制定具体审计计划、执行审计、出具审计报告、做出审计决定、审计文档整理、后续审计及其整改,并从法律和法规、组织、现代信息技术与专业胜任能力四个层面建立保障体系。积极推进研究型审计模式的应用,可以更好地维护社会保险基金的安全,促进公平与可持续发展。